![]()
随着大陆不断出台涉台强硬措施,美国军方宣布推迟交付66架F-16V战机,国民党主席郑立文突然代表赖清德公开“诉苦”,甚至声称“我们不会放弃保卫台湾”。这位曾经高喊“我是中国人”的深蓝代表人物为何一夜之间松动了?蓝绿阵营内部的暗流是否表明两岸统一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?程来文的“三部曲”:从深蓝到中线的战略转移。程来文近日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,脑海中浮现出他对三个敏感问题的回应。首先,对于2028年大选,他以“国民党人才济济”为由,避免与吕秀岩较量,但也不排除参选的可能。岛内分析人士认为,郑立文的“排水”“东患”实际上已退为进——如果他能带领国民党赢得2026年的县长选举,必将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,在2028年产生影响。 其次,对于访问大陆的计划,成来文老师表示“不熟主”、“去北京会见大陆统治者”。此举被朱立伦派解读为“感动”。 “向中间线靠拢”,可能是蓝营内部压力下的妥协。最具争议的是他重新承认“1992年共识”。程来文称之为“消极政治基础”,并强调“台湾民众不喜欢‘反中’,并不代表他们支持统一”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他公开表示“如果国民党掌权,将要求大陆停止军机绕台飞行”并进一步表示,他“不会放弃武力抗议这些言论不仅背离了国民党的传统立场,还巧妙呼应了赖清德的“海峡两岸不隶属”论。绿营内部纷争、美国移民、民意变化。郑立文移民不是孤立事件,而是台湾政治生态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。绿营热议:民进党“国会”掌门人林家龙突然支持林代华参选高雄市长,公然挑战赖清德的权威。以往,赖清德为了安抚这一派系,特意安排林家龙担任“外事部”部长,但民进党在最近的地方罢免中惨败后,林家龙担心自己会成为“外事部”部长。 “弃儿”率先逆袭。绿营内讧的加剧,削弱了赖清德不稳固的根基。美国对台策略悄然发生变化:赖清德试图通过APEC接触特朗普团队失败,反而遭到美国批评。兰德公司报告建议美国政府支持“渐进统一”,亲特朗普的坦克军甚至直言赖清德“鲁莽”。更让台湾当局担心的是,美国迄今扣押了66架尚未交付的F-16V战斗机,出售武器的承诺也一再拖延。随着台积电加速迁往亚利桑那州,台湾的“战略筹码”已经失去价值。台湾社会对战争的恐惧正在上升:“好消息电子岛”最新民意调查显示,53.2%的人不同意“为台湾牺牲生命”,而只有40.8%的人同意。与“抗华抗美”相反民进党主张的“爱晚”,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两岸和平发展。这种舆论变化迫使蓝绿两党调整叙事。郑来文的“中间线”试图在“防止战争”和“保护台湾”之间找到平衡。大陆行动的增加和统一进程的“加速”。面对岛内的政治动荡,大陆最近采取了三管齐下:法律层面:将台湾解放日与国家公祭日结合起来,立案调查沉伯阳的“台独”成分;军事层面:实现台海实弹演习常态化,国防部长董军在东盟会议上明确划出“反对台独”红线;国际层面:中美会谈不讨论台湾问题,表明美国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再敢挑衅中国颜面,守住了中国的红线。我们的智库中开始出现“弃台”的声音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解放军在国内已经具备了对抗外部干扰的能力。当国防部长董军宣称“两岸统一是历史趋势”时,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反应显得很克制。这种力量对比的转变将重塑台海的未来格局。统一窗口期与台湾政客的最终选择。 2026年县长选举将是未来的关键点,如果郑来文带领国民党获胜,他可能会转向更积极的两岸政策;如果失败的话,蓝营可以再次分裂。然而,赖清德面临绿营内讧、美国冷漠、舆论退却的三重压力。他的“台独”路线已经站不住脚了。大陆显然不再满足于被动回应。从军事演习训练到法律问责,从国际斡旋到赢得民意,统一进程呈现出“多线程推进”的特点。如果台湾当局继续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等外部势力身上,他们只会做岛内网友所说的“帮别人买单”。郑来文的摇摆立场,反映了台湾政治人物在历史关头面临的选择困境。但无论岛内政客如何盘算,大陆推动统一的决心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当台湾社会开始思考“为谁而战”,当美国生态战略圈中出现“弃台”的声音时,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。ft 的“台独”元素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